浑江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公共文化体育领域
浑江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结合我区全民健身发展情况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体育事业公益性,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社会价值为重点,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使人民群众享受体育健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提升幸福指数,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长白山生态园林型中心城区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遍布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
(一)体育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有关经费投入的要求,基本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民营实体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经费满足实际需求。
(二)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全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65%以上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达到100%、利用率达到80%以上。有条件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可建室内健身场馆,适当开放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场馆,实现资源共享。
(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全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加大对农村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1小时。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提倡和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适合我区地域、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排球、滑冰、滑雪等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开展健身操(广场舞)、太极拳(剑)、跳绳(花式跳绳)、毽球、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对全民健身优秀工作者、志愿者、优秀团队等给予表彰奖励。
(五)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到2020年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达到1700人次,逐渐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开展义务健身辅导,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奉献、服务社会的荣誉感,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学校要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当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各种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板等形式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及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区政府网等官网、区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应大力宣传、播放和普及科学健身活动节目。深入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开展各类健身讲座、培训,扩大宣传覆盖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区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各街道要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或健身俱乐部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经常性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或运动会,鼓励残疾人加入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镇要大力扶持农村全民健身的发展,促进农村和城市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体育设施,培育农村基层体育人才,注重残疾人体育锻炼,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或运动会。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重视幼儿体育。健全学校(幼儿园)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活动,确保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达标校为100%。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让足球真正走入校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好各项活动,不断扩大参与规模,提高活动质量。
(五)重视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团队。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运动会,适时举办民俗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冰雪运动、户外运动、长跑、健步行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教育和体育局、财政局、总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委、残联等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计划实施具体工作。各镇、街道及相关单位要依照本计划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区政府将与相关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对相关部门实行目标考核。二是建立部门统筹联合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工作会议,解决重大问题。三是建立人大、政协组织监督检查调研机制。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开展全民健身体育工作检查和调研,监督指导政府工作。四是建立成效评估机制。政府对《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9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区政府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建立奖惩机制。政府对全民健身体育事业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达不到目标任务的单位和领导给予责任追究。
(三)加大全民健身财政投入。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我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执行C类标准。区政府将每年投入30万作为加强基础建设和保障全民健身活动的专项经费,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社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规范管理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此项经费在健身设施中支付。
(五)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开放率达到70%以上。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及体育资源。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学校开放率达到100%。此项经费在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中支付。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
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此项活动经费由群体人均事业经费支付。
(七)加大全民健身指导的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民健身指导,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