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浑江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教育领域

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全区各中小学:

  为有效应对2023年春季开学线上线下教学转换可能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进一步落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宣传引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各校要发挥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针对开学初心理调适、心理健康知识科普、青春期教育等做好宣传。

  2.各校要利用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学校心理教师咨询方式等心理援助渠道,引导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利用心理援助资源。

  (二)提升心育实效,落实关爱帮扶工作

  1.各校要将学校开学第一个月选一周定为“心理健康周”,制定工作计划方案。上好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塑造阳光心理。

  2.各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要重点关注高三、初三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帮扶工作。

  3.各校要认真做好心理普测,做好学生心理状态摸排建档工作,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对于摸排发现的重点关注学生,要按照“一生一策”工作要求,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科任老师组成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疏导和关爱帮扶。班主任、科任教师要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暖心交流活动。

  (三)强化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各校要宣传科学家庭教育观念,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学校公众号、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等方式,就开学初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开展宣传,针对家庭亲子共育、帮助学生尽快调整状态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等提供有效建议。

  2.各校要密切家校联系,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家访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新学期的思想心理状态。班主任、心理老师、科任教师要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全覆盖家访,分层分类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辅导。

  (四)加强结果管理,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

  妥善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加快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学生因心理问题在校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并在教育局、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针对可能的社会关注,学校要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回应,对在网上进行恶意炒作者,争取网信、公安等部门支持,合力做好工作。

  二、分学段做实做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有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建立工作台账,做好反馈和指导,并及时报送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情况至浑江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各校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白山市浑江区教育局

2023年3月16日